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杭州:“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编织信用“大数据”平台 让诚信归位

市民在窗口查询个人信用信息

  

市民中心窗口可现场打印信用记录

  俗话说:“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市民们依然记得近几年的毒奶粉、地沟油等一系列突破诚信底线的事件,其后果是严重削弱了市民最基本的生活安全感。无论是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这些都是社会信用缺失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城市里,尔虞我诈、人人自危,何来社会和谐,何来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信用手段创新社会治理,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规范市场秩序的先导性工作。

  目前,杭州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10月份,“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始上线运行,个人及法人信用状况,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市民卡服务网点进行查询。通过公共信用信息的开放查询和平台建设,杭州将对法人和自然人的行为予以约束,以此培育讲信用的行为。

  “我们在构建‘让守信者得益,让失信者受限’的机制。”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信息平台并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可以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起到规范市场经济发展秩序,弘扬诚信文化的促进作用。

  十年磨一剑 夯实信用平台建设基础

  回顾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历史你会发现,十二年前的2002年这项工作就已悄然展开,可以说在这方面,杭州是有组织、有规划的交了一份漂亮答卷。

  2002年,杭州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信用杭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日常工作由办公室统筹协调、统一部署,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分头推进。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充实更新,成员单位由原先的16个增加到51个;全市13个区、县(市)分别成立了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在杭州市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挂“杭州市信用中心”牌子,进行信用平台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保障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

  杭州市率先在国内出台了信用建设“十一五”、“十二五”专项规划。其中,《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把个人、企业、政府作为信用建设的主体,突出组织建设、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杭州市“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以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和构建联动监管机制为重点,提出四大工作任务,明确31个任务分工。在规划的统领下,我市的各项信用建设特别是信用平台的建设有序、全面推进。

  2008年2月,杭州市发改委(信用办)启动了“政府联合征信系统”信息化项目,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早启动的城市。该系统最大的特色就是汇集综合各共建部门的各类有用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和数据,既包括守信奖励信息,也包括违法失信信息。经过一、二、三期项目建设和“信用杭州”网站的建设,截至2013年底,归集到包括市公安局、人力社保局、市场监管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法院等16家单位的63类608项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涵盖了全市约840万常驻人口、28万户注册企业。该系统的建成,使得杭州有了自己的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平台。

  同时,各部门的信用系统建设也逐步建设完善,比如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参与金融领域的全国统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实现了与全国金融机构信贷网点的联网运行;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参与“信用宝”的研究开发和试点应用工作;市建委的“杭州建设信用网”,对建设行业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公开和管理;市质监局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采集了全市2126家食品企业信息,制定了企业资质、日常监管、产品质量、行政处罚、加分项和否决项等6大类26项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市经信委建设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市检察院将2005年以来的行贿犯罪和行贿行为全部录入查询系统,并与全国联网,向社会提供查询;市林水局推进了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系统项目建设;市人社局在杭州市劳动保障监察网设立曝光台,对失信企业实行网上曝光,并不定期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建设了“公积金业务联网协查系统”;建德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萧山区、余杭区也分别建设了企业信用平台;桐庐县也正在建设“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这些部门的信用系统在各自领域发挥了信用监管的作用,也成为“政府联合征信系统”的坚实基础。

  十年的历程中,正是因为有了市领导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协力推进,才使得这个涉及多部门、大数据的系统工程得以一步步扎实推进。

  规范信息开放等级 信用平台进入新阶段

  今年10月,期待已久的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运行,这让杭州的信用平台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多年的技术支撑及系统改造升级,将过去封闭式的“杭州市联合征信系统”改造成为相对开放的“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从封闭系统转型为开放的信用平台,这跨越性的一步将公共信用信息从幕后推向全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的应用也有了更多实质性的进展,政府、企业、自然人、法人等多方主体参与到信用体系的发展建设中,打造信用诚信社会。

  据了解,“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由“一网两库三系统六功能”组成,包括“信用杭州”门户网站,法人信用数据库和自然人信用数据库,公共信用信息发布系统、现场查询系统和政府联合信用监管系统。

  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有两件措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归集,二是规范信用信息开放。

  截至今年,“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数据归集上以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自然人的身份证号码为统一信用标识代码,将分散在部门的信用信息进行了归集和整合。实现了26家政府部门83类625项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的实时归集和更新,涵盖了全市法人、自然人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正面及负面信息)6亿多条;建立了完善的法人及自然人信用数据库。

  在规范信用信息开放方面,考虑到个人及企业相关信息的隐私性,市发改委(信用办)发布了《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2014年)》,将公共信用信息划分为社会公开类(A类)、授权查询类(B类)和部门共享类(C类)三类,进行分类分等级管理。对于普通民众及单位、企业而言,开放查询的是A类和B类。

  10月11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线运行,通过“信用杭州”网站及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开放了法人A类公共信用信息的查询;市发改委(信用办)委托市民卡公司在钱江新城的市民之家网点开放了法人的A类和B类公共信用信息的现场查询、打印和异议处理服务。

  12月19日,自然人的A类和B类公共信用信息的现场查询和打印在钱江新城的市民之家市民卡网点也相应开通。

  平台开通后,个人和法人的信用信息可以随时查询,今后想知道自己的信用信息到底怎样?跟人合伙做生意,合伙人信用到底怎么样?想去单位应聘,这家单位有没有欠薪等情况?都可以通过查询的一目了然,让自己心里更加有数。截至目前,信用平台网站查询量已达8万多次,现场查询数量逐步攀升。

  六大功能提升信用平台开放高效

  “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信用信息发布、查询、分析、核查以及反馈处置、数据监控这六个强大的功能。”杭州市发改委(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着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个完整的信用生态链系统将逐步建成。

  其中,信用发布功能,可以建立信用红名单、信用黑名单、部门评价和许可信息四大公示栏目,具体内容涉及工商、税务、国土、统计等各个部门提供的法人信息。包括“红榜”表彰信息,与“黑榜”不良信息,比如工商部门有荣誉信息和知名企业信息,旅游部门有奖励和处罚信息,税务部门有企业欠税信息等。

  信用查询功能,依托“信用杭州”门户网站和钱江新城的市民之家市民卡网点,直接查询或根据授权查询有关信用信息,法人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资产信息、参保信息、良好信息、不良信息和部门评价记录等。个人信用信息则包含身份信息、公积金缴存状态、五大保险最近的缴纳时间,还包括公积金贷款信息、良好信息、不良信息等,良好信息记录的是市民受到的表彰信息;不良信息,指的是城管行政处罚、法院老赖、欠税等类似信用不良记录。

  信用分析功能,根据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加强对信用信息的数据挖掘,建立信用信息的分析模型,综合分析我市社会信用整体变化趋势。

  信用核查功能,针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查询行为和信用报告,市发改委(信用办)进行定期抽查,这将推进发展企业征信市场,依法推进信用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激发社会大众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反馈处置功能,平台可以通过身份验证、申报受理、平台核查、部门验证、处理回复等环节,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自主申报、异议处理、信用修复、信用投诉等功能,也就是说,信用主体对信用记录中记载信息有异议的,可以通过服务网点申请异议处理。相关单位将在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处理并予反馈。

  数据监控功能。平台针对归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监控,确保信用数据的准确完备。

  六大功能的推进与实施,为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搭建了全面高效的机制,为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行业管理等领域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和信息服务,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带动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一个高效而透明的信用查询体系初步在杭州建立。

  开放式信用网络体现信用价值

  随着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推出,未来,一张开放性的全方位信用网络将深入生活,它将给守信者带来便利,给失信者带来许多不便。

  下一步,“杭州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扩大信用信息归集范围,实现38家政府部门及8个公用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归集,形成覆盖全市约1060万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40余万家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数据库。利用公示、预警、查询等方式,实现部门、行业间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使用;推进长三角地区信用联盟建设,实现与上海、无锡、南京等城市间信用记录的互联互通。

  平台将与阿里网络信用体系对接,打造全国首个线上线下联动的信用数据分享和信用监管机制,使之成为全国城市信用建设的创新首例。今后在网上卖假货的商家,想要在网下开实体公司或投资,将会受到政府的限制。同样,网下有不良记录的个人和企业,也将影响网店的信用等级。这将为网上在杭商户创建信用档案,有利打击假冒伪劣和诈骗行为,规范网上交易市场。

  同时,在杭州市民卡上搭载个人信用积分或信用记录,使之成为杭州市民的“诚信卡”,推进在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数字校园、公园年卡和教育培训等领域的信用便民服务应用,将“诚信”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

  对于经济领域,“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与 “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对接,实现与人民银行归集的企业贷款卡、信用评级等信息共享。让金融机构办理信贷时查询和应用公共信用信息,为银行、担保公司、风投公司等信贷、担保、投资活动提供参考。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将有了更加有效的信用查询平台,以避免以往信用信息不全而多出的市场风险。

  今后,在杭州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推动下,将个人征信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及司法公信领域,发挥信用信息的正面能量,一旦将其转化为资源,不仅可以鼓励更多人守信,也可以间接警醒即将失信的人群,遵守信用可以带来诸多便利,而失去信用则将处处受限。(杭州日报 潘亮 通讯员 贾悦 )